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手錶 » 手錶廠做什麼的

手錶廠做什麼的

發布時間: 2024-06-26 09:54:09

㈠ 國內手錶工廠都可以代加工手錶嗎

國內手錶工廠的業務無非就是代加工、定製和批發等,所以既然是手錶工廠都是可以代加工手錶的,無非就是一個工廠實力、品質方面能不能達到品牌代加工的要求了。
中國的手錶生產是在全世界都有名的,國內的手錶工廠主要集中在廣東地區,深圳、廣州、東莞三個地區,這三個地區生產的手錶有明顯的區分,深圳地區的手錶工廠主要做中高端品質的手錶代加工,比如穩達時鍾表;廣州地區的手錶工廠主要做低端手錶代加工,或者仿牌手錶的非常多,比如廣州火車站地區就是一個非常大的低端手錶或者仿牌手錶的交易市場;東莞地區主要加工生產手錶配件,比如表帶、表殼、表面等。
既然是品牌手錶代加工,肯定是要規模大,生產實力強的工廠,最好還要有專業的設計團隊,這樣才能對品牌手錶的發展有保障。

㈡ 延安手錶廠簡介

延安手錶是西安紅旗手錶廠生產的,西安紅旗手錶廠是一九六七年開始籌建。根據國家輕工業部【1967】87號文件「關於成立國營紅旗手錶廠籌建處並頒發印章的通知」,國家在西安新建國營紅旗手錶廠,由輕工業部直接投資興建,工廠籌建,技術力量,生產管理由上海手錶廠支援,產品參照上海手錶廠SS—1A型普通民用圖紙生產。因此,有很多上海手錶廠的老師傅支援內地建設,從上海來到西安,籌建西安紅旗手錶廠,手錶的品牌定位「延安」。
1969年至1971年為延安手錶的試制階段。1969年9月28日首批120隻延安牌17鑽全鋼防震手錶試製成功。在這個階段,試制了延安手錶SHI—101和SHI—102。由於採用的上海手錶廠的技術,雖然是試制生產,但直接試產的就是17鑽全鋼防震手錶,跳過了半鋼無防震這個階段。
試制延安手錶SHI—101和SHI—102的特徵:1.機心。機心是仿「後老上海」手錶的機心—SSI,形狀、結構與「後老上海手錶完全一致。主夾板的標志是「SHI」,「SHI」上側是代表生產年月的大寫字母。有的早期延安手錶的機心帶有SSI標志,這是因為生產任務緊,配件供不上,從上海調劑的機心。2.表背。表背帶有SHI—101和SHI—102標志,與「後老上海」手錶的表背總體上是一致的,略有變動,「後老上海」的影子十分明顯。SHI-101的表背有「後老上海」1020和1120的特徵,表背的內容是:「紅旗手錶廠」 ,「 全鋼 防震 」,「 SHI—101」。SHI—102的表背有「後老上海」手錶1524的特徵,表背的內容是:中間是毛體「延安」兩個大字,周圍是「紅旗手錶廠」, 「QUANGANG」, 「SHI—102」, 「FANGZHEN」。3.表盤。SHI—101是以鼓盤為主,盤標是毛體凸「延安」。SHI—102是鼓盤和平盤兩種。前期是鼓盤,後期是平盤。盤標是毛體凸「延安」和紅色「Y」標兩種。紅色「Y」標是「Y」字母周圍勾線,中間點紅。鮮紅的顏色把表盤點綴得十分漂亮,它就是國產表表迷追捧的「一點紅」。

1972年3月,延安牌17鑽全鋼防震手錶問世,延安手錶由試制轉為正式生產,手錶型號為1120—101。在這個階段主要生產了兩個品種。一種是1120—101,一種是表迷們所說的「小延安」。其實,這兩種手錶的表盤、機心、表殼都是一樣的,區別是在表背上。1120—101表背的內容是:「紅旗手錶廠 」, 「 全鋼 防震 」,「
1120—101」。「小延安」的內容是:中間是「小寶塔山」圖案和毛體「延安」兩個小字。周圍是「中國紅旗手錶廠」、 「17ZUANFANGZHEN」。這兩種手錶仍然沿用保留了「後老上海」1120的特徵,尤其是1120—101,起的名字都是一樣的,乍一看,就是上海1120手錶。其機心與上海1120 是同一型號。這兩種手錶的最大特點:盤標是毛體印刷「延安」,機心無任何標志,上夾板、主夾板都是光板。

㈢ 請問在手錶廠做事是做什麼事情是把手錶裝好配好嗎還是怎麼做呢

手錶是手工裝配的。如果是在生產線上做,就是組裝手錶。把面,針裝在機芯上,然後入殼,做防水,上後蓋什麼的。如果是在包裝就是把表說明書什麼的裝盒子然後裝箱打包。如果是在QC就是看來的零件是不是符合原來的樣板。工種不一樣的。

㈣ 手錶廠一般做什麼的

世界上現存的真正鍾表廠很有限
時下大多品牌都是「資源共享」的運營模式
很少有哪個鍾表廠商能夠從頭到尾生產一隻手錶
總的來說,絕大多數表廠都是以裝配、製作為主的,只有少數表廠擁有研發、生產的能力

㈤ 女孩子一般進手錶配件廠都做什麼崗位的

排釘,或者質檢QC

㈥ 上海手錶廠的主要產品

1.男表
1955年7月9日,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局與上海鍾表同業公會成立58人參加的手錶試制小組,由參加試制單位和人員分頭製造零件,大光明鍾廠工程師曲元德研製小鋼馬,中國鍾廠工程師阮順發承擔主夾板試制。是年9月26日,分散加工好的150多隻零部件全部集中到慎昌鍾錶店,共組裝出18隻長三針(17鑽)細馬、防水手錶,成為國產的第一批細馬手錶。1956年4月,手錶試制工作集中到江陰路(原齊心發條廠倉庫里)進行,試制人員逐步增加到150人,有簡陋設備50台,裝配、測試檢驗在一間用隔音板搭成的「密封式」小房間里進行,用洋傘骨、綉花針、自行車鋼絲等作材料,於當年9月研製出第二批細馬手錶100隻。商標為東方紅、和平牌兩種。但零件按實樣研製,精度不一,裝配成手錶正品只有12隻,次品58隻,廢品30隻,日走時誤差為120秒。1957年4月,試制小組用4個多月時間,訂出1070道工序、畫出150多個零件圖紙的生產加工工藝,成為我國自己制訂的第一套手錶生產的工藝文件。從1957年7月開始,按圖進行試制,先後共試制14批3076隻手錶。
1958年,A581型機械手錶正式在上海手錶廠投產,注冊商標為上海牌,當年生產手錶13600隻。
1962年2月,上海手錶廠設計出A623A型機械日歷手錶。從這一年起,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一直佩戴此種手錶,直到逝世後遺體火化時,人們才從他手上取下這塊表,由中國人民革命博物館收藏。
到1965年,上海手錶廠先後設計開發591型機械自動手錶、611型、631型、657型機械中型男表,以及A641型24鑽高級機械男表等。SSIA型手錶經改型走時由40小時增為45小時。1968年產量第一次突破100萬只,1970年又提高到228萬只,兩年翻一番。該廠在加快SSI型產品批量生產的同時,還先後設計開發SSI/1型機械中型男表,SS4H型、SS4H—K型19鑽機械男表,SS4B型19鑽機械日歷男表,SS2C型29鑽機械自動男表,SS4C型24鑽機械自動日歷男表,SS6P型機械自動日歷男表及SS2B型29鑽機械自動日歷男表等。1972年,該廠把SSI型慢擺手錶改進為SSIK型快擺手錶,擺軸頻率由每小時18000次增到21600次,使實走日誤差由45秒減少為30秒,達到輕工業部頒布的一級表水平。1969~1973年,上海手錶二廠、上海手錶三廠先後生產SSI型解放牌、滬光牌、海獅牌機械手錶。
1969年4月,我國首次採用偏中心結構的SMIA型鑽石牌機械手錶在上海秒錶廠問世。
1972年,以寶石花命名的第一批統一機芯ZSE型機械手錶在上海手錶二廠試製成功,走時精度日誤差不超過正負30秒,達到輕工業部頒布的一級表水平。1974年1月,ZSH型上海牌統一機芯機械男表在上海手錶廠投入批量生產,並先後設計開發出ZJH型機械中型表,19鑽ZSH/1型、ZJSH型機械日歷男表,25鑽ZCSH型機械自動男表等形成產品系列。
1982年1月,為適應國內外市場廣大消費者不同要求,上海市鍾表工業公司組織上海手錶廠、上海鑽石手錶廠、上海鍾表研究所聯合設計25.6毫米薄型表,機芯厚度為3.75毫米(統一機芯厚度為4.32毫米),日誤差正負25秒,填補了國內薄型表的空白。1986年,上海牌25.6毫米薄型表獲國家銀質獎。到1990年上海鍾錶行業累計生產統一機芯機械手錶6702萬只,25.6毫米薄型表337萬只。
2.女表
1959年,上海手錶廠用A581型機械男表機芯,組裝了第一批女表。1965年該廠自行設計上海牌機械女表,填補了國內空白。1974年,又設計SSA5型機械女表,日誤差正負45秒,表直徑為20.3毫米。1970年3月,上海手錶三廠轉產20.3毫米小女表,使用上海牌商標,當年即完成54000隻。翌年7月,該廠自行設計出X3IB型上海牌機械日歷女表。
1984年9月,上海手錶廠把19.4毫米NBSH型單機和日歷女表同步開發,擴大了花色品種。1984年10月,上海鑽石手錶廠設計出19.4毫米SB5Z型國內機芯最薄的機械女表。
隨著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對女表的裝飾要求也不斷提高。1982年5月,上海手錶二廠、三廠研製出國內第一隻機芯最小的17.2毫米ESE型寶石花牌和S3—2型、S3—2B型海達牌、上海牌機械日歷女表。1990年,生產女表達381.5267萬只,佔全行業機械表的36.11%。
到1990年上海鍾錶行業累計生產各種機械女表4066萬只。 電子手錶根據其結構形式與發明發展的先後,國際上一般分成「四代」。上海鍾錶行業先後研製過第一代擺輪游絲式電子表、第二代音叉式電子表、第三代指針式石英電子表、第四代數字顯示式石英電子表。第一代、第二代研製成功後隨著技術的進步均被第三代電子表所取代,第四代石英電子表雖初期走俏,隨後因不受消費者歡迎也漸趨淘汰,市場上經久不衰的僅是第三代電子表。
國內最早研製第三代電子表是上海鍾表元件廠。1972年初,試制出電子元器件和4節5號電池都裝在機芯外面的第一隻樣表。1974年底,研製出16級分頻電路疊加而成。到1984年共研製生產4177隻,注冊商標為金星牌。為使該廠能集中精力把電子表元器件的生產搞上去,是年12月,金星牌三代電子錶停止生產。
1977年9月,上海手錶二廠開始研製第三代電子表。1983年生產的DSE3型第三代電子表,機芯直徑為19.4毫米,輪列部分厚度為2.56毫米,達到薄型要求。1987年,該廠研製成功單片式日歷定位裝置的DBSE3型第三代電子表獲得專利申請。1987年1月,在上海鍾表元件二廠協助下,又研製成功DSE4型第三代電子表。該廠自行設計的12棱全黑男表、黑珍珠時裝女表、情侶對表上市後,十分走俏。1989年,該廠設計出高檔的K金錶和永不磨損型表殼,填補國內空白。到1990年,上海手錶二廠累計生產第三代指針式石英電子表353.9萬只。
1985年9月,上海手錶廠自行設計6×8單機日歷第三代電子表。1987年上市10萬只,翌年完成101.15萬只,是行業內第一個突破第三代電子表年產100萬只大關。該廠在加快批量生產的同時,還抓緊新品開發。1988年10月,研製成功DSH15型第三代電子表,成為國內第三代指針式石英電子表系列中最薄表機,1990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該廠研製開發DSH14A型第三代電子表,注重機芯設計與外觀設計一體化,新穎典雅,視薄性強,並在上海鍾表元件廠積極配合下,在國內首次採用直徑0.60×0.17×1.5毫米最薄型紅寶石軸承,達到德國DIN8326手錶標準的國際先進水平。
1979~1990年的12年間,上海鍾錶行業累計生產各類電子表1223.1885萬只。1990年全行業共生產各類電子表340萬只,占上海手錶生產總量的22.45%,佔全國電子表生產總量的33.5%,居全國之首。 1959年3月,金聲制鍾廠研製鑽石牌機械秒錶獲得成功,指標刻度為1/10秒。到1961年共生產20325隻。嗣後又研製開發指標刻度為1/100秒、1/50秒、1/5秒等10個系列品種。1964年,該廠為海軍提供軍用計時儀器配套的MS1S型、MS2S型雙針秒錶。1968年,該廠更名為上海秒錶廠,且繼續研製成用於國防科技的511—516型特殊秒錶。
1980年,上海秒錶廠又研製開發雙柄頭的機械秒錶,填補國內空白。此後,鑽石牌秒錶作為我國發射的通信衛星的時間指令儀器。到1990年,累計生產鑽石牌秒錶144.9291萬只。從1988年開始,產品向東南亞出口,1989年進入美國市場。到1990年共出口24.5535萬只。
1980年12月,上海手錶五廠研製金雀牌石英電子秒錶10000隻。1983年起,金雀牌秒錶先後被我國第五屆全運會,第一屆青少年運動會,以及第六屆全運會等作為計時工具。1986年10月,該廠研製成功能進行多段計時、具有記憶功能的JD-2型電子秒錶。並經中國田徑協會審查,同意在全國比賽中使用。1990年2月,上海手錶五廠研製的ID-3型電子秒錶獲得成功。經亞運會自行車賽終點計時裁判長試用,其功能、性能和計時精度均達到80年代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1958年4月,我國第一隻鑽石牌機械掛表在金聲制鍾廠(今鑽石手錶廠)問世。
1984年11月,上海秒錶廠(原大光明鍾廠)先後研製生產鑽石牌MG—1J型機械掛表和統一機芯掛表,以及鏤空機械掛表等。到1990年累計生產69140隻。
五、台鍾
民國2年(1913年),美華利鍾廠開始生產台鍾,年產88隻,民國13年達636隻。12年間累計生產6163隻。民國20年和民國21年,昌明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安時鍾製造廠先後生產昌明牌和雙箭牌台鍾。
民國29年1月,中國鍾廠首創15天台鍾。民國32年,昌明鍾廠推出三六牌走時18天台鍾。翌年1月,中國鍾廠阮順發又研製出走時21天的台鍾,後夾板刻有「阮式」標志。民國33年,阮還設計開發能按刻奏出《西敏寺》樂曲的高檔台鍾。50年代,中國鍾廠生產雙龍立式玻璃門座鍾,兩條龍盤柱而上,中間嵌一顆大明珠,深受農村消費者的鍾愛。1960年,全國統一機芯設計成功,零部件全部實行按圖生產,從而提高了零部件加工精度,使15天台鍾累計走時誤差由5分縮減到3分鍾。1964年1月,中國鍾廠研製成功連續走時31天擺鍾,日誤差僅在30秒以內。「文化大革命」期間,三五牌傳統的「龍」、「鳳」圖案受到批判,生產受到沖擊,產品質量下降。1980年,中國鍾廠用《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黃楊木雕工藝品裝飾,鍾殼底座增加鏤花工藝的840飛機型台鍾,獲國際博覽會優秀展品獎。傳統三五牌台鍾獲國家銀質獎。1982年三五牌台鍾年產達43.3293萬只,創歷史最高紀錄。後因傳統的三五牌台鍾款式陳舊,加上消費觀念轉變,不再是新婚房間必備之物,產品銷售由暢轉滯,1988年銷量降到68000隻,僅為上年的1/6。翌年1月,銷量降為2500隻。1990年只售出51隻。至此,傳統的三五牌台鍾內銷全部停止,專做外銷業務,是年5月,首批兩種新款式14300隻台鍾出口美國,創匯21.77萬美元。 民國27(1938年)年7月,金聲工業社成為上海第一家生產鬧鍾的企業。開始時日產為30~40隻,用鑽石牌商標,主要銷往東南亞等地。
民國28年,昌明鍾廠開始生產昌明牌單鈴鬧鍾。民國35~36年遠東鍾廠和時民鍾廠分別生產火車頭牌和馬蹄牌鬧鍾。到上海解放前夕,已有4家鬧鍾製造廠,職工200多人,年產量為30952隻。新中國成立後,鬧鍾成了農村、工廠、軍隊和家庭廣泛使用的計時工具,使鬧鍾廠生產得到迅速發展,1952年產量達70500隻。1952~1953年又新開設亨得利鍾廠、亨達利鍾廠、大光明鍾廠、東方鍾廠。1956年原生產台鍾的上海鍾廠並入遠東鍾廠生產鬧鍾。1957年,全行業鬧鍾產量猛增,首次突破100萬只大關,是年產量達到120.42萬只。
1958年,大光明鍾廠批量生產長三針背鈴鬧鍾,日產850隻。是年9月,遠東鍾廠研製出能奏「採茶撲蝶」曲調的長三針音樂鬧鍾。隨後上海鍾廠又設計出全國第一隻長三針NI型統一機芯鬧鍾,1960年,生產191.05萬只,占當年全市鬧鍾產量424.60萬只的44.99%。NI型統一機芯鬧鍾走時誤差每晝夜正負不超過1分鍾,質量達到6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1964年,又設計開發鬧時先有7秒輕柔的預鬧,其後是13秒的悅耳、清脆正鬧的「二重鬧」小鬧鍾,特別適宜於老人、病人使用。富有童趣的雞身活動體鬧鍾也由該廠首創,在紙質鍾面上印有雞身,再配以能活動的雞頭,運轉的機芯帶動雞頭每秒啄食一次,形象逼真,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隨後又開發了有雙動乒乓、熊貓、米老鼠、雜技、貓頭鷹、金魚等形象的鬧鍾,形成了活動體產品系列。1974年,上海鍾廠首創能顯示日歷的鬧鍾,1981年又推出能同時顯示日歷、周歷的鬧鍾,為國內鬧鍾行業填補了一項空白。1988年該產品獲國家銀質獎。
此外,比普通鬧鍾機芯更為精密的8天15鑽細馬機械鬧鍾,最早由大光明鍾廠於1959年研製成功。1964年倍高鍾廠又研製開發出8天15鑽日歷鬧鍾,之後又研製出1天15鑽旅行鬧鍾。1965年昌明鍾廠創制1天3鑽旅行鬧鍾。1979年,上海鍾廠研製開發7天走時累計誤差4分鍾的細馬鬧鍾。
1949~1990年的41年間,上海鍾錶行業累計生產各類機械鬧鍾14197.67萬只,占上海時鍾產量的78.85%。 民國19年,上海大華儀表廠從美國進口機芯組裝電鍾,是國內最早的電鍾生產廠。
民國24年,百老匯電機公司(後改名為中國標准電鍾廠)生產標准牌電鍾,機芯向日本訂購,後因八一三戰事,工廠停辦。民國25年,中國亞浦耳燈泡廠製造電鍾,遠銷南洋、澳洲等地。民國28年7月,金聲工業社生產鑽石牌電鍾,日產20隻,多數銷往國外。民國34年,復工後的中國標准電鍾廠用國產元器件研製成功國內第1台地球牌電鍾。1956年,中華科學儀器廠(原中國標准電鍾廠)改名為中華電鍾廠,是年生產電鍾1.6萬只,1960年達24萬只。1961年,國家壓縮集團購買力,電鍾滯銷,生產急劇下降。後又因國內電網周轉不穩,造成走時不準,其時國外石英電子鍾興起,電鍾銷售又陷入困境。1981年底,交流電鍾因內、外貿部門都拒絕訂貨而停止生產。
1952~1990年的38年間,上海鍾錶行業累計生產各類電鍾193.4839萬只。
2.半導體鍾
國內晶體管、半導體管鍾的研製始於60年代中期。1965年初,中國鍾廠研製成功半導體鍾,為國內鍾錶行業填補了一項空白,是年上市3000隻。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該廠半導體鍾生產陷於停頓。
1965年11月,上海第四鍾廠研製出晶體管鍾。1969年又研製生產單套(不帶鬧)游絲擺晶體管鍾。1974年以來,又先後研製生產馬蹄牌鍾控收音機鍾、兩波段收音機鬧鍾、JSN—1型交直流兩用收音機日歷鬧鍾以及B——841型攜帶型收音機鬧鍾等。
1965~1990年,上海鍾錶行業累計生產各類半導體、晶體管鍾861.50萬只。
3.石英電子鍾
石英電子鬧鍾的研製始於70年代末。1979年,上海第四鍾廠與上海鍾表研究所共同研製ZSZ型指針式石英電子鬧鍾獲得成功,日誤差為10秒。且還利用其機芯進一步開發出插屏、立式、台式鬧鍾等40多種花色。
1982年,中國鍾廠完成裝飾擺石英鍾設計,並進一步研製成音樂報時、報刻石英鍾。後又研製開發石英旅行鬧鍾。1983年上海鍾廠開發的GD、GC、GB型鑽石牌石英鍾系列,具有鬧、吊、扭擺、音樂報刻、報時多種功能。1984年2月,上海電鍾廠研製成功體現民族特色的唐代仕女座式GD-34同步整體石英擺鍾,走時精度為日誤差15秒。該廠研製生產的活舵輪指針式石英電子鍾,把實用與藝術融於一體,用紅木作舵輪,船錨為船用部件,鍾面裝飾為古代海船採用景泰藍,運用其裝飾件航輪撥鬧、鐵錨止鬧,設計新穎別致,獲國家專利。1990年又研製成功的多面石英鍾,利用圓錐台3個環形鍾面與3組時分針能多面指示時間,並有實用與觀賞的功能,屬國內首創,其造型獲國家專利。
80年代先後研製成功投產的還有上海電鍾廠生產的12英寸大圓石英掛鍾,屬國內首創的太陽能石英鍾和指針式世界鍾,以及上海電鍾廠、上海電子鍾二廠研製開發填補國內空白的959型大轉盤雙歷石英鍾,中國鍾廠研製生產的各類石英掛鍾,上海鍾廠研製的能自動翻年、月、日、星期、時間循環功能的QG9型萬年歷式指針、數字混合型5類壁鍾。
1968~1990年的23年間,上海鍾錶行業累計生產各類電子鍾1368.13萬只。 最早由美華利廠生產。民國3年生產7台,到民國12年累計生產24台。
1959年,中國鍾廠為人民大會堂北京廳、上海廳精製豪華型落地鍾2台。1974年12月,又為人民大會堂精製3台,鍾面數字用象牙鏤刻而成,主要零部件用鍍金,機芯採用自動上發條,自動音樂報時報刻,日誤差在2秒之內。1984年中國鍾廠生產高1.3米、1.8米E型、現代式普及型15天落地鍾,式樣典雅大方,頗受廣東地區消費者鍾愛,至1988年累計生產1000台。 1.大型塔鍾
國內車站、港口、建築物上用的大型塔鍾生產始於民國7年(1918年),美華利鍾廠曾為奉天諮議局、吳淞中國公學、奉天工藝局、上海集成圖書公司建造4台40~60英寸大鍾。到民國14年,又先後為杭州滬杭甬車站、浙江興武將軍署、上海電話局、北京中國飯店等104個單位製造336台。1959年,倍高鍾廠為新建的北京火車站製造大型塔鍾,1968年9月又由中國鍾廠製造的大型塔鍾更替,新塔鍾具有自動控制照明和報刻、定時播放音樂的功能。1974年12月,中國鍾廠正式形成TA型大型塔鍾產品系列,鍾面直徑為2~6米,塔鍾由母鍾帶動,日誤差小於1秒,鍾聲發音可聽范圍達5平方公里,塔鍾結構具有抗12級以上強台風和耐零下30度嚴寒等特點。1975年,中國鍾廠還為坦尚尼亞鐵路車站研製成功六迴路子母鍾安裝在坦贊鐵路沿線各車站。1978年10月,該廠根據周恩來總理生前指示,為北京電報大樓設計製成大型塔鍾,更替原來進口的塔鍾。1985年,上海鍾廠首創GA型塔鍾,具有定時、開啟、照明、斷電、自動跟蹤時間、音樂報刻、鍾聲報時等功能。1987年,該廠為上海新火車站建造塔鍾。1988年又為上海首屆舉行的「世界電視節」設計製造專用塔鍾,能定時播放「電視節」會歌。
2.子母鍾
50年代初,倍高鍾廠設計製造電磁儲能式母鍾和單脈沖控制子鍾。1968年10月,市場對子母鍾需求迫切,倍高鍾廠子母鍾生產轉交由中國鍾廠承擔。1964年初,中國鍾廠為北京地鐵車站設計的子母鍾投入試用。1971年,該廠與上海無線電十四廠合作,研製成走時為日誤差小於2秒的SM—1型石英子母鍾,安裝在國內第一艘萬噸級客貨輪「長征」號上。此後,又製造一批先後安裝在「風光」、「風雲」、「長山」、「長錦」、「長綉」號客輪上。1982年底,上海電鍾廠研製6台SM—10型石英母鍾,安裝在上海船廠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建造的4艘貨輪上,經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測試,60天走時誤差僅為1.5秒。
3.定時開關鍾
1956年12月,中國鍾廠阮順發創制航道自動開關鍾505台,全部安裝在長江航線上,從而改變了航道燈塔靠人工燃熄的落後操作。後來,定時開關鍾又替代了人工開關路燈。1956年,中華電鍾廠設計製造交流積時鍾,採用計度表來反映設備運行的小時數,機器設備得以可靠保養。為適應水利電力部門進行分時計費電度表和電力測定器的配套需要,1981~1988年,上海電鍾廠累計生產各種定時開關鍾47.68萬只。1987年5月,上海鍾表研究所自行設計製造CXZ-2A、CXZ—2B型可編程序時間控制器,採用先進的微處理技術,硬體數量少,成本低,具有報時報刻的功能。鑽石牌DXT2型5分鍾脫水定時器,1981年由上海鍾廠研製,投產後用於上海洗衣機總廠(水仙牌)、上海三靈電器廠的電動洗衣機配套,替代從日本進口的定時器。1982年又開發15分鍾洗滌定時器。1984年3月,上海手錶七廠為華生電扇廠配套研製成從1分鍾到180分鍾金菱牌系列定時器。
4.天文鍾
1957年,中國鍾廠與上海天文台合作,研製成2台高精度天文鍾、錫達鍾,在真空、恆溫、避震的條件下,走時精度達到0.001秒/日,為徐家匯天文台提供精確的報時訊號,填補了國內的空白。1965年10月,上海表帶一廠與上海手錶廠聯合研製出3台石英航海天文鍾。1973年,上海電鍾廠為上海天文台研製生產氫原子鍾,即「903」工程(其時間誤差為30年±1秒)的配套項目——時號控制器42台。同時又為軍工、科研系統提供536台。
5.航空時鍾
上海手錶廠1960年3月進行「301」航空時鍾的研製。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301」航空時鍾准確地指示了爆炸時間。1967年7月,該廠為我國飛機製造工業配套研製「307」計時器250O套。至1982年的32年間,上海手錶廠先後生產「105」快艇時鍾、鍾表式向爆引信和機械保險裝置、「317」計時器、「017」脈沖數字器等,為國防工業建設作出了貢獻。
此外,上海鍾錶行業還先後研製生產特殊用鍾:汽車鍾、多功能體育用鍾、國防科研用鍾、地震測量鍾、電台報時鍾等。

㈦ 電子手錶廠得女普工大多做些什麼工作

坐在流水線上,裝配零件,或焊接元件,或組裝手錶,或做包裝盒,或包裝手錶等。反正是機械性重復勞動。

㈧ 手錶or廠是什麼意思

手錶OR廠(OR FACTORY)為GF廠的分支工廠代號,目前主要做最頂級還原度最高的歐米茄復刻表,搭載OR廠自研的8800一體復刻機芯,有望成為能擊敗VS廠的存在.

OR和VS兩個工廠的外觀和做工相同,就是機芯的差異, VS廠用的是傳統的海鷗2824機芯,OR廠用的是日本9015西鐵城,VS廠的夾板如果仔細對比,要看起來精細點,OR廠的優勢就是無卡度游絲這點迎合來正品,而VS不對版。至於哪個更好,刻腕相信不同的表友有不同的看法。

㈨ 上海手錶廠的鍾錶行業

上海金聲制鍾廠(後改為上海秒錶廠)1956年為一機部上海航海儀器廠試制軍需風速風向儀定時器。1958年7月試制指標刻度為1/10秒軍需機械秒錶,1959年3月獲得成功。到1961年,共生產軍用秒錶20325隻。1963年經輕工業部批准,投資20萬元建造新廠房2200平方米,增添一部分關鍵設備,又試製成功指標刻度為TM—100、TM—125、TM—335的機械秒錶及MS1S型、MS2S型雙針秒錶等16種系列產品,為701工程和北海艦隊軍用計時儀器等配套。1968年後,繼續研製成功511、514、516型特殊秒錶,用於測量原子彈或其他放射性物質濃度,也是發射通訊衛星的時間指令性儀器。
上海手錶廠1960年試制航空鍾脈沖計數器,技術要求高,難度大,集現時、航時、測時三種計時於一體,結構十分復雜,有218種零部件,2900多道工序,精密度相當高,振動、沖擊、高低溫等性能都要符合航空技術規范。上海鍾表公司,集中鍾錶行業的技術力量和設備,於1960年8月在上海手錶廠成立「608」車間(軍工保密車間),1961年試制出航空鍾脈沖計數器樣品,經輕工業部批准後小批量生產,填補了國內空白,並為1964年10月16日國內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准確地指示了爆炸時間。1966年11月,「608」車間內遷陝西,繼續承擔航空、雷達配套軍工任務。
上海第四鍾廠(原時民鍾廠)1967年開始試制軍事、氣象使用的報分鍾。1968年研製成為部隊遠程投送儀配套的0~6小時定時鍾。1970年承接439-Ⅱ磁性定時雷引信試制任務,技術要求高,時間緊,難度大,經攻關組多次反復試驗和不斷改進,在1973年試製成功,投入批量生產。此外,還先後試製成探空儀開關鍾、控制定時器、三觸點定時鍾等軍需配套產品,用於坦克、水雷、原子輻射等軍工配套。
上海第三鍾廠(原遠東鍾廠)和上海鍾表研究所,在1970年接受輕工業部下達的681型水雷定時失效器的任務,經過一年的試制,於1971年投產。1972年,為克服產品受磁場影響自帶電源的問題,又設計試制654型水雷定時失效器。1975年6月,六機部、輕工業部聯合部署試制新型通用性強、使用維修方便的定時滅雷器,替代681型、654型定時器,經試製成功並設計定型後投入小批量生產。1979年該廠並入上海手錶廠,人員設備並入上海鍾表研究所,設立軍工車間,繼續生產通用性定時滅雷器,1984年3月經國家有關部門定型,列入部隊裝備。累計生產2萬多隻產品。
鍾錶行業共有13家企業承擔軍工配套任務,生產109種產品,其中整機60種,配套件49種。1956~1990年,累計生產各種計時儀器180.59萬只,配套件8780.45萬件。

熱點內容
瑞士手錶品牌圖片 發布:2024-06-29 05:54:08 瀏覽:814
跑步帶哪個手錶 發布:2024-06-29 05:52:45 瀏覽:922
手錶的軸承壞了怎麼辦 發布:2024-06-29 05:51:06 瀏覽:509
團隊運動手錶推薦 發布:2024-06-29 05:27:47 瀏覽:217
老進口陀飛輪手錶價格 發布:2024-06-29 05:11:55 瀏覽:367
腕錶之家app圖片 發布:2024-06-29 04:55:32 瀏覽:553
路易威登衛衣藍色 發布:2024-06-29 04:54:42 瀏覽:618
explore兒童電話手錶 發布:2024-06-29 04:40:01 瀏覽:242
卡地亞戒打折 發布:2024-06-29 04:39:04 瀏覽:272
按下手錶時間變慢 發布:2024-06-29 04:35:00 瀏覽:557